首页 » 生活

山西文水矿难善后争议持续近三十年 家属维权路漫漫

04-150

 1996年5月,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靛头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名矿工遇难。事故中丧生的矿工陈金海家属称,当地政府及涉事单位曾承诺解决其家庭生活保障及子女就业问题,但近30年过去,多项承诺至今未落实。与此同时,2020年一场松树苗火灾事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家庭的困境。记者调查发现,这起跨越三十年的民生事件背后,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多重难题。

 矿难善后承诺成“空头支票”

    1996年5月29日,文水县靛头煤矿小南峪坑口因瓦斯爆炸导致5名矿工遇难。时年42岁的陈金海是其中之一。作为煤矿正式工,其家属赵巧梅依据《矿山安全法》及地方政策,要求落实抚恤金、子女就业及生活补助等权益。 

    据举报材料显示,时任文水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马建勋于1996年6月14日出具书面承诺,同意按正式工标准发放抚恤费,并为陈金海长子陈建强、女儿陈艳红办理农转非及安排工作,次子陈建文退伍后安置就业,全家享受长期生活补助。然而,除支付2.5万元丧葬费及解决长子户籍外,其余承诺均未兑现。 

家属称“区别对待” 

    赵巧梅反映,与其他遇难者家属相比,自家仅获得部分丧葬费,生活补助长期拖欠。矿工家属提供的证据显示,文水县曾于2001年成立工作组并形成《复议意见》,但文件内容未落实。2001年新华社曾报道此事,引发舆论关注,但后续进展仍停滞。

次生灾害叠加,维权路举步维艰 

    矿难善后未果的阴影下,2020年3月,赵巧梅家承包的林地因火灾导致1.6万株松树苗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60万元。尽管相关部门已立案,但案件侦破及赔偿问题长期无进展。赵巧梅称,因维权奔波,家庭负债累累,其本人亦因多次上访被行政拘留。 

多重困境下的民生诉求 

    赵巧梅一家的遭遇引发社会关注。其诉求包括: 

1. 落实历史承诺:解决生活补助及子女就业问题;

2. 追责与赔偿:要求对矿难救援失职、火灾事故侦破不力展开调查; 

3. 政策补偿:申请林业灾害保险及临时救助金。 

官方回应与制度反思 

    针对家属指控,文水县相关部门未直接回应。但公开信息显示,当地曾多次强调“保障民生”“压实安全责任”。例如,2022年文水县出台《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方案》,要求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及产能核增,但未提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法律与制度漏洞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书面承诺属实,则涉事单位涉嫌行政不作为;若承诺系口头协商,则需进一步核实证据链。此外,火灾事故中损失认定程序缺失、司法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暴露出基层应急管理与法治建设的短板。 

    从矿难到火灾,赵巧梅一家的遭遇折射出基层治理中历史遗留问题与新兴矛盾的交织。如何化解积压多年的民生痛点,既考验地方政府的担当,也需制度层面的系统性回应。公众期待,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背景下,此类“悬而未决”的个案能尽早迎来实质性突破。 

     近三十年的等待中,赵巧梅从青丝到白发,从普通农妇到“上访者”。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治理中承诺与落实的鸿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政策更有温度、让法治更有力度,是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

 

文章来源:新华网(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家属提供材料整理,部分细节需以官方调查        结论为准。)